來到福州必吃特產-福州魚丸跟肉燕

請注意千萬不能帶回台灣,會被海關沒收!

福州永和魚丸

 

 

每次逢年過節回爺爺奶奶家吃團圓飯,

桌上少不了的一定有魚丸湯,

因為爺爺是從福州過來台灣的,家鄉的味道忘不了~

 

這次2014.10.2到福州探親,

福州親人當然少不了帶我跟弟弟去吃當地特產-福州魚丸及肉燕。

先帶我到老字號"永和魚丸"的分店吃吃。

福州永和魚丸  

福州永和魚丸

 

 

 

福州魚丸

新鮮魚漿包裹著豬肉餡,咬開後流出的肉汁真是一絕。

福州永和魚丸

魚丸的小故事

魚丸最早出現于秦朝江浙一帶。秦始皇雲遊江南到了湖州,喜愛魚米之鄉的鮮魚,但魚肉剌多,吃起來極為不便,便下一道諭旨,要求隨行廚子送上的魚必須將魚剌剔淨,否則斬首。廚子前思後想不得要領,氣急之下,掄起刀背猛砸砧板上的鮮魚,沒想到歪打正著,魚肉與魚骨竟截然離析。得來全不費功夫,這種剔骨法讓廚子驚喜不已。他靈機一動,索性將魚肉剁成稀泥,然後包上鮮豬肉餡,團成一粒粒丸子,煮湯送上。這種吃法,深得秦始皇歡心,從此魚丸便在南方流傳開來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肉燕

這麼特別的名字。因為它的皮不是餛飩皮而是加入肉後打成的餡皮。

福州永和魚丸

肉燕小故事:

肉燕”(又名“小長春”):是將鮮魚肉、豬腿肉,一起剁為肉泥,蝦幹、荸薺剁成末狀,加適量骨湯、蛋液、味精、紹酒、蝦油(或精鹽),用筷子拌勻為餡。每張幹肉燕皮用水浸濕放入餡一份。然後把燕皮中間捏緊,使邊緣自然彎曲成長春花形,故名“小長春”;擺在籠屜中用旺火蒸5分鐘取出,加入沸水鍋中,用旺火煮沸,撈起放在湯碗裏,撒上芹菜末。骨湯下鍋燒沸,加入適量蝦油(或精鹽),紹酒、味精攪勻,倒在“小長春”上,隨後灑上麻油即成。

 

 

 

所以這次當然也要去永和魚丸本店瞧瞧

位在知明南後街"三坊七巷"上的本店果然人潮很多

福州永和魚丸 福州永和魚丸

"永和魚丸"店的小故事:

創始人是三坊七巷人氏,叫劉二弟(大名劉必松)。上世紀20年代,劉二弟跨過海峽到臺灣,在永和市一家小食店裏落腳,以自己嫺熟的打魚丸技藝,為店老闆打工。由於他所制的魚丸有魚香味而沒有魚的腥味,大受當地人的歡迎。該店營業額因此劇增,讓老闆發了一筆財。劉二弟省吃儉用,也積攢了一些錢,掘得第一桶金。上世紀30年代初,劉二弟回到福州,他做了一擔魚丸擔,每天挑著自製的魚丸,敲著叮噹作響的碗匙,在三坊七巷中叫賣。不多久,街坊裏巷住戶一聽碗匙聲音,就知道“魚丸二”來了。於是,紛紛走出家門品嘗他的魚丸。人們認識了劉二弟,也認識了他做的魚丸。魚丸分為鯊魚丸和鰻魚丸兩種,湯裏加入胡椒粉,味道獨特。

 

 

 

 

現場還有師父現包魚丸給大家看

福州永和魚丸  福州永和魚丸

 

 

 

千萬不可帶回台灣!

因為魚丸及肉燕都內含豬肉成份,大陸為口蹄疫疫區,所有肉類製品都不能帶回台灣

只能眼睜睜看著還沒入口的魚丸肉燕被海關沒收,心痛~

 機場海關查扣 機場海關查扣 機場海關查扣  

 

資訊來源: 百度百科 http://baike.baidu.com/view/8232467.htm

     百度百科 http://baike.baidu.com/view/700622.htm

arrow
arrow

    非工資收入小幫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